在中国古代专门为德高望重的老人祝寿时赠送的匾额称为寿德匾。
为老人祝寿,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块牌匾体现的是子孙后代对老人一片孝心和隆重的礼仪文化。
过去由于条件限制,人的平均年龄普遍较低,才有了人活六十古来稀之说。所以当老人能活到六十岁以后,就是高寿。大德必寿,德高延年,德厚益寿,这些成语就是对一个高寿之人的总结,高寿者必是大德之人,就是德隆望尊之辈。
为了给老人庆贺长寿之喜,在我们这个礼仪之邦,就逐步形成了为六十岁以上老人祝寿的习俗并被大家广泛的推崇和认可。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祝寿之风盛行于祖国大江南北、各个民族。在主人寿辰的大喜之日,亲朋好友、后辈门生、同窗同僚,都要登门祝贺并按照当地民俗赠送礼物。
喜联、寿桃、竹杖、书画,礼物丰富多彩。但是赠送一块寿德匾,却是最高、最好的精神礼品,被主人所器重。
在众人见证下,在礼炮轰鸣、音乐高奏的喜庆氛围中,高悬寿德匾,把庆典活动推向一个高潮。久而久之,赠寿匾,悬寿匾,就成为老人祝寿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和礼仪,被大家高度重视和传播。
因为,高悬的是一块寿匾,字里行间表述的是主人公一生德高望重的精神境界,留下来的是祖宗的荣耀和良好的家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