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7777359
二十四节气活动 | 巧制秋日风铃,聆听寒露中的自然韵律
发布时间:2025-10-09    浏览次数 :9

10月8日下午,正值寒露节气当天,北京崇德堂博物馆内洋溢着欢声笑语。“寒露童趣·秋实手作”寒露节气文化体验活动正在这里举行,众多亲子家庭通过文化讲解、科学探索和手工制作,感受着传统节气与现代生活融合的温馨氛围。

文化学习

活动伊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孩子们参观了常设展区。高悬的匾额静静诉说着道德文化的历史故事,孩子们好奇地观察,讲解员耐心地解答,温馨的互动成为博物馆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随后的文化讲座环节,老师通过互动问答、诗词诵读等形式,带领孩子们逐一解锁寒露节气的物候特征、气候变迁和传统习俗。

从“寒露三候”中观察大雁南飞、雀鸟潜踪、菊花盛开的自然现象;从气候变迁中理解“露水寒凉,渐欲成霜”的节气特征;从民俗文化中探寻吃芝麻、赏红叶、品秋茶、醉江蟹、赏菊饮宴的时节习俗,感受古人对自然的细腻感知与生活智慧。

在寒露文学环节,讲师与孩子们一起品读寒露谚语,理解“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的农事节奏,以及“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养生智慧。大家还共同吟诵了王维的《山居秋暝》,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诗意中,体会寒露时节的静谧与清凉。

如果说诗歌是秋天的语言,那么道德匾额则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映照。孩子们在赏读古匾中,感悟“崇德向善”的文化传承,于无声处聆听历史的回响。

手工制作

活动的高潮当属“秋日风铃”手工制作环节。老师从寒露时节“秋风起、露水寒”的自然现象引入,生动讲解了风的形成原理和风铃的历史演变。

在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协助下,孩子们投入了专注的创作过程:揉压黏土、嵌入秋叶、打孔穿绳、悬挂铃舌……每个步骤都考验着孩子们的耐心和动手能力。当一枚枚独一无二的“植物浮雕”风铃在风中轻轻摇曳,下方的铃铛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时,孩子们脸上绽放出惊喜的笑容。

“听!我的风铃响了!”现场不时传来孩子们兴奋的欢呼声。这个过程中,抽象的自然原理变成了可触可感的实践体验,寒露时节的“风”与“声”在孩子们手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本次活动让孩子们不仅体会到古人“观物候而知时令”的智慧,更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自然与文化的和谐共生。


——————————————————————————————————————————————————————————————————————


 

 北京崇德堂匾额博物馆是中国首家以“德”文化内容为主题的传统文化体验馆。崇德堂博物馆以崇德向善、立德树人为宗旨,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践行、传承与教育。崇德堂主展馆分为道德文化展示区和道德文化体验区。展示区陈列古牌匾300余块,名家书法作品2000余幅,名家篆刻作品250余方;体验区可以亲自感受古法造纸、活字雕版印刷、北京木版水印、字画装裱修复、古书装帧等传统技艺。崇德堂博物馆是明德、悟德的地方,是我们大家修心养性、净化心灵、感悟人生的清净之地,欢迎社会各界朋友莅临崇德堂参观、指导。你我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Copyright © 崇德堂博物馆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5057号

QQ咨询

在线咨询真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服务

咨询热线

01067777359
7*24小时服务热线

微信咨询

二维码扫一扫添加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