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7777359
七夕话乞巧 | 北京崇德堂匾额博物馆“七夕”专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2-08-05    浏览次数 :850

2022年8月4日七夕节到来之际,由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王四营文化中心、北京崇德堂匾额博物馆承办的“七夕”文化惠民活动“——七夕话乞巧走进坤德匾”在崇德堂匾额博物馆顺利举行。

 

图片

 

 

 
 
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名乞巧节,女儿节。七夕起初并非是一个爱情节日,而是女性们专属的一个节日,那就是“乞巧节”。乞巧节起源于汉代,流于后世,《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的记载。
 
 


节日习俗

图片


《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在这一天女性们会像织女星乞求赋予自己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巧”是古代女子能安身立命的基础技能,也是贤惠能干、持家有道的代表。

参观学习
 

  崇德堂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道德文化展示区。聆听坤德匾中古代女子的智慧。
图片
  参观道德文化起源展区

图片

  参观坤德匾展区

图片

  参观祝寿匾展示区

图片

  参观商德匾展区

图片

 

古语有言,女人就是家里的风水,女安则家宁,家宁则家旺,家旺则聚福。中国最有内涵一个字就是“安”。甲骨文的“安”字,上面一个宝盖头,喻义为家,宝盖头下边是一个女字。这种象形字告诉大家,家里有一个女人,才能安心,才能感觉温暖,这个家才能安宁。可见一个女人的坤德风貌,对维系一个家庭的和谐幸福至关重要。俗话说的好一个好女人能旺三代,上一代老人的幸福安康,同代丈夫、以及兄弟姐妹的和谐和睦,下一代儿女的优良教育与未来。可以说,一个家庭三代人的幸福指数,取决于一位优秀家庭主妇的良好表现
图片
走进坤德匾
  崇德堂匾额博物馆馆长李培义,为参加“七夕”专题活动的人员,讲述七夕的由来,及牛郎织女神话故事所传达表现真善美的含义。
图片
  认真聆听相互互动

图片

  李馆长为庆祝七夕,特意撰写对联:“七仙女德高仁慈与董永结伴,乞巧节妇女相盼拜织女为师”。

图片

  李馆长带领大家走进坤德匾,聆听古人的智慧。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津津有味,也进一步了解了古代民俗知识。

图片

牌匾正文:德媲鲍桓

匾文浅注:媲,比、并列、匹敌。鲍,姓,指鲍宣。桓,姓,指桓少君。

浅    议:指夫妻之间的恩爱和良好品德与鲍宣桓少君夫妇一样。

图片

牌匾正文:德并孟梁

匾文浅注:并,相同、一样。孟,人名,孟光。梁,人名,梁鸿。

浅议:指夫妻的品德与孟光、梁鸿齐美。


书写团扇
 “雪中送炭,暑中送扇”带着这一份美好的乞愿,随后,大家共同体验了古风团扇绘制活动,承袭传统,大家用一双双巧手,在扇子上写下“德”字,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团扇。大家一起在蒲扇上书写节日的乞愿与祝福。“扇”与“善”谐音,扇子也寓意“善良”、“善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合影留念

从一块块流经历史长河的厚重匾额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历史演变、艺术魅力,从多元的文化中,继承、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置身其中,细细品味。乞愿聪慧智巧,乞愿家和安康,乞愿海清河晏。
 

图片
图片
——————————————————————————————————————————————————————————————————————


 

 崇德堂是中国首家以“德”文化内容为主题的传统文化体验馆。崇德堂以崇德向善、立德树人为宗旨,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践行、传承与教育。崇德堂主展馆分为道德文化展示区和道德文化体验区。展示区陈列古牌匾300余块,名家书法作品2000余幅,名家篆刻作品250余方;体验区可以亲自感受古法造纸、活字印刷、木板水印、古书装帧等传统技艺。崇德堂是明德、悟德的地方,是我们大家修心养性、净化心灵、感悟人生的清净之地,欢迎社会各界朋友莅临崇德堂参观、指导。你我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Copyright © 崇德堂博物馆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5057号

QQ咨询

在线咨询真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服务

咨询热线

01067777359
7*24小时服务热线

微信咨询

二维码扫一扫添加微信
返回顶部